研途赋能,共育芬芳 成都龙泉二小与这所学校开展家校共育研讨活动
研途赋能,共育芬芳 成都龙泉二小与这所学校开展家校共育研讨活动
研途赋能,共育芬芳 成都龙泉二小与这所学校开展家校共育研讨活动
安宁产业园区昆钢智慧(zhìhuì)中心外景。记者 周灿 摄
5月27日,省人大常委会(réndàchángwěihuì)举行联组会议(huìyì)专题询问园区经济发展情况。记者 周灿 摄
5月(yuè)27日,人大代表参加联组会议。记者 周灿 摄
瑞丽沿边产业园(chǎnyèyuán)雅戈尔服装生产车间工人正忙碌生产。记者(jìzhě) 雷桐苏 摄
安宁产业园区云南友日久(yǒurìjiǔ)包装实业有限公司生产(shēngchǎn)车间。记者 周灿 摄
近年来,省委、省政府全面贯彻(guànchè)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(jīngshén),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,锚定“3815”战略发展目标,制定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(sānnián)行动计划,以园区经济为牵引一体(yītǐ)推进“三大经济”,促进云南经济高质量跨越式(kuàyuèshì)发展。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的调研报告反映,我省园区经济发展势态积极向好,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(wèntí)和短板。
今年是云南省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(xíngdòng)收官之年。在关键之年,如何补齐短板扬优势,如何改革(gǎigé)创新推动园区经济提质增效?
5月27日,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,结合审议(shěnyì)省人大常委会调研(diàoyán)组(diàoyánzǔ)关于园区经济发展情况的(de)调研报告开展专题询问。7名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根据调研情况,围绕园区经济发展的堵点、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实施(shíshī)中存在的问题,从(cóng)不同角度进行了询问,省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认真作答。在一问一答之间,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,凝聚起发展共识。
找准症结破难题 不断激发(jīfā)园区经济新活力
“今年是实施(shíshī)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的(de)最后一年,目前主要指标完成的情况如何?有些指标差距比较大,有什么措施赶上进度?”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、副主任(zhǔrèn)宗国英提出第一个问题。
省委常委、常务副省长赵俊民(zhàojùnmín)作出应答,客观介绍了我省开发区发展的整体成效(chéngxiào)、问题短板和面临的机遇(jīyù)挑战,明确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举措。
2024年,全省园区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,89个开发区完成(wánchéng)规上工业总产值1.47万亿元。到去年底,三年行动明确的(de)30项任务符合预期的有(yǒu)27项,3项指标(zhǐbiāo)滞后于预期。结合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在报告中提出的园区经济存在的规划(guīhuà)不合理(bùhélǐ)、体制机制不完善、产业结构不合理、创新能力偏弱等问题,赵俊民表示,省政府将从6个方面进一步推动开发区发展开创新局面。
——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(jīzhì)改革,推动(tuīdòng)园区体制机制创新,实现从政务管理到政府、社会、市场、企业共建共治共享的多元化转变,深化“小管委会+大公司”管理模式,提升园区市场化运营(yùnyíng)水平。
——优化园区产业布局、打造产业集群,引导各(gè)园区立足(lìzú)资源禀赋、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,制定具有前瞻性的产业规划,理清园区发展思路,筛选比选确定主导产业,避免同质化(tóngzhìhuà)竞争,合理推进产业布局。
——推动园区(qū)合作(hézuò)共建,加大培育力度,支持重点(zhòngdiǎn)省级开发区进入国家级开发区。全面推进沪(hù)滇“16+16”重点产业园区合作共建,加快沿边产业园区建设,优化完善利益共享机制,推动飞地、“园中园”等园区共建模式落地。
——强化园区要素保障,避免闲置(xiánzhì)资源浪费。建立园区基础设施政府投资范围定期评估调整机制,提高土地利用率(lìyònglǜ)和投入产出(tóurùchǎnchū)效率,加快盘活闲置的厂房。
——完善园区政策制度,健全(jiànquán)园区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,细化投(tóu)、融(róng)、建、管、营各环节的管理标准和流程,建立以增量增速、平均效益、集约节约、绿色低碳为导向的评价(píngjià)体系,优化资金等要素的配置,实行优进劣出动态调整,推动园区健康发展。
——加强统筹(tǒngchóu)协调,成立工作专班,制定有针对性的行动计划,重点以园区经济为(wèi)牵引,一体推进三大经济发展壮大。
听完回答,宗国英补充建议说:“针对云南山区多的实际,对于园区规划建设要因地制宜、科学(kēxué)判断,防止盲目扩张、一哄而上(yìhōngérshàng)。”
规划(guīhuà)科学才能发挥作用。针对园区规划的话题(huàtí),拉玛·兴高委员提出询问:“如何调整优化(yōuhuà)做实园区发展规划,推动园区提升产业集中度,引导园区差异化发展?”
省发展(fāzhǎn)改革委主任陈明直面问题回答:“省人大常委会调研报告指出的我省园区规划方面存在布局不合理、选址不科学、产业不清晰等问题客观中肯、一针见血。”对此,他(tā)表示将(jiāng)认真吸纳调研报告提出的建议,一方面(yìfāngmiàn)建立健全宽进严管的制度办法,抓好分类指导、用好利益共享机制,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(guǎnlǐ),实现能进能退,进退有序。另一方面要强化产业引导,推进产业集群发展。大力发展铝、硅、磷、有色和稀贵等比较优势产业(yōushìchǎnyè),抓好内地(nèidì)产业协作园区、沪滇“16+16”重点产业园区、“2+3+N”沿边产业园区建设(jiànshè),大力开展招商引资,推动(tuīdòng)重点园区延链补链强链。
紧盯差距(chājù)补短板 加快推动园区转型升级
近三年来(lái),我省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低于预定目标。对此,翁斌委员提问:“要采取哪些措施实现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增长目标?如何进一步(jìnyíbù)招引培育(péiyù)壮大园区规上工业企业,为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(tígōng)有力支撑?”
省工业和信息化(xìnxīhuà)厅厅长周踊回应称(chēng),“园区经济”是(shì)省委提出抓(zhuā)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和载体,也是工业和信息化的主战场。省工信厅将谋准谋实有色金属精深(jīngshēn)加工、稀贵金属新材料、以中药材精深加工为主的生物医药、电子终端制造和信息设备制造等云南(yúnnán)有优势、有特色、有基础的主导工业产业;将科学合理布局产业链,避免同质化(tóngzhìhuà)竞争。将大力精准招商引资,同时下沉一线,当好园区项目建设的服务员,做好省一级要素保障的协调员。
开发区是我省对外开放的(de)重要(zhòngyào)载体。杨正晓委员提出,我省开发区开放型经济质量不高、外向型产业集聚度不足(bùzú),2024年全省园区进出口总额、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较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。“如何(rúhé)补齐我省园区外资外贸方面的短板,发挥平台引领作用?”
省(shěng)商务厅厅长李朝伟表示,近年来我省聚焦制度引领、产业发展、协同联动以及开放(kāifàng)发展等重点,推进(tuījìn)开放型园区的建设和发展。接下来,将加强业务指导(zhǐdǎo)、政策支持,做好服务和监督保障工作,定期“坐诊”“巡诊”“上门问诊”解决各园区发展中的实际问题,服务企业、服务行业、服务地区,力争今年(jīnnián)开放型园区有新的变化。
不容忽视的是,近年来我省5个国家级经开区有4个全国排名下降,其中昆明杨林经开区于今年1月(yuè)被清退出国家级经开区行列。杨正晓委员继续追问,如何解决和避免这一类(yīlèi)问题再次发生?“作为业务主管部门我们(wǒmen)有不可(bùkě)推卸的责任,将(jiāng)认真吸取教训。”李朝伟(lǐcháowěi)表示,杨林经开区主要存在总量偏小、产业结构不优、转型升级(shēngjí)慢等问题。下一步将加快特色产业培育,加强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,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争取再进入国家级经开区的行列。
要素保障夯基础 全面提高园区产业(chǎnyè)承载力
目前,我省高新区(gāoxīnqū)发展中,高精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困难、科技创新平台(píngtái)及服务体系不健全、企业创新主体能力弱等问题普遍存在。聂涛委员问道(wèndào):“在加大研发投入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、搭建(dājiàn)科技创新平台等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?”
“在高新区的发展中,科技创新(chuàngxīn)和(hé)产业创新融合不够的问题客观存在(kèguāncúnzài)。”省科技厅厅长高俊坦言,高新区区别于其他产业园区的最大两个字就是“高”和“新”,其中,“高”就是实现高质量高水平(gāoshuǐpíng)发展,“新”是体制机制方面创新。为进一步推动(tuīdòng)园区经济科技创新水平,省科技厅将进一步明确高新区的发展定位,系统研究国家在高新区评估指标体系中反映(fǎnyìng)出的问题,逐个分析补足发展短板。同时,在省级层面(céngmiàn)建立统一监测指标体系,随时掌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,定期召开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工作会,从省级层面调度,推动州市政府、高新区管委会和行业主管部门(zhǔguǎnbùmén)形成合力(hélì)、同向发力。要(yào)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(xīnzhì)生产力,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沿未来产业。今年(jīnnián)将从5家省级高新区选出一两家争取创建国家级高新区。
“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(réncái),在引进人才方面(fāngmiàn)还有哪些措施?”聂涛追问。对此,高俊表示,每年(měinián)我们从省外引进的(de)博士及(jí)以上高层次人才1200多人,但引入到园区(yuánqū)企业的不到10%,主要还是园区企业承载力不够。接下来将大力培育领军科技型企业,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,同时落实好人才政策,招引并留住高层次人才,积极融入和服务产业发展。
张瑞才委员通过调研了解到,为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,2020年以来,全省共安排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000多亿元。针对如何配置使用监管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(zījīn),保证债券资金合理(hélǐ)有效使用的(de)问题,省财政厅厅长王椿元(wángchūnyuán)直言,将加强对专项债券的全生命周期管理,从源头上严格审核把关,避免低效无效(wúxiào)项目的同时(tóngshí),减少资金的闲置和浪费。把握“用”的方向,加强“管”的措施,落实“还”的责任,鼓励(gǔlì)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偿债备付金制度,筑牢还本付息的风险防线。根本上还是要引导(yǐndǎo)基层培育壮大财源,推动形成“发展产业—增加税收—再发展产业”的良性循环(liángxìngxúnhuán)。
要素保障是(shì)园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,其中发展空间和(hé)土地是发展的关键。莫非委员调研发现,目前各开发区建设均存在要素保障不到位的问题,特别是土地供应(gōngyìng)不足和低效开发并存、供而(ér)未用等问题较为突出。有关部门将采取哪些有效(yǒuxiào)措施进一步优化园区土地供应,盘活利用好闲置和低效用(xiàoyòng)地,为园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?省自然资源厅厅长高中建坦言,批而未供、闲置土地、供而未用问题涉及多方面原因,有些(yǒuxiē)项目未按计划落地,有些土地一级开发不到位企业无法使用等等。对此,将采取调度机制分类指导处置,并压实(yāshí)地方(dìfāng)政府、园区责任,多方合力联动解决土地要素保障问题。
开展专题询问,既(jì)是“人大之问”“责任之问”“庄严之问”,也是党的主张、人民的期待、法律的要求(yāoqiú),更是全过程(quánguòchéng)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。询问人紧盯关键问题当场提问,应询人直面问题诚恳答复,问出了(le)监督和质效,答出了责任和担当,必将把监督成效转化为促进(cùjìn)园区经济发展提质升级的实效,开创云南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。
云报全媒体记者 郎晶晶(jīngjīng) 宋金艳 左超
园区经济发展壮大产业(chǎnyè)集聚效应初显
园区(yuánqū)经济(jīngjì)是(shì)我省(shěng)高位布局的“三大经济”之一,是全省工业(gōngyè)经济发展的强引擎。为全面了解园区经济发展状况,助推园区经济高质量(gāozhìliàng)发展,今年2月至5月,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先后到昆明、楚雄、昭通、玉溪等州(市)和福建省,对园区经济发展情况(qíngkuàng)进行实地调研,并委托13个州(市)人大常委会开展同步调研,召开座谈会听取省直有关部门和部分省人大代表、企业负责人、园区管理部门的意见建议,形成了调研报告。
报告指出,近年来省委、省政府锚定“3815”战略发展目标,充分发挥资源、区位、气候、开放等比较(bǐjiào)优势,以园区经济为(wèi)牵引一体(yītǐ)推进“三大经济”,园区总体(zǒngtǐ)数量从少到多、经济总量从小到大、产业聚集从弱到强,园区经济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。2024年,全省89个开发区(kāifāqū)以不到1%的国土面积,贡献了全省20%的GDP、30%的就业、40%的工业投资、60%的税收(shuìshōu)、近80%的规上工业总产值,为加快(jiākuài)推动云南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打下(dǎxià)坚实基础。
玉溪市(shì)以“烟+锂(lǐ)”双轮驱动重塑产业(chǎnyè)版图;昭通市镇雄产业园区推动(tuīdòng)“打工经济(jīngjì)”向“创业经济”转型;普洱市思茅区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平台(píngtái),让“一杯茶、一杯咖啡”成为造福一方的主导产业;丽江市打造(dǎzào)集高端花卉种植、科技研发、冷链物流、电子商务、休闲观光(guānguāng)、创业孵化于一体的现代花卉产业园;保山市突破行政区划壁垒着力(zhuólì)改革创新“园中园”体制机制;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全力打造“中国绿色铝谷”核心区……各地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聚、增长引擎、创新平台、开放高地的作用,加快推进开发区经济增长,全省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23年(nián)的6965.2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7184.94亿元、增长3.6%。
沿边产业园区(yuánqū)、合作共建园区经济总量增长迅速。去年,瑞丽、河口、磨憨(hān)三个沿边产业园新签约项目50个,协议总投资42.98亿元(yìyuán),引进省外到位资金76.6亿元,同比增长36.4%。我省持续深化沪(hù)滇“16+16”园区合作共建,去年沪滇协作新增引导落地(luòdì)投产企业445个、实际到位投资207亿元,帮助云南打造(dǎzào)消费帮扶品牌、销售农副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143亿元。
我省还发挥(fāhuī)园区产业发展主阵地作用,开展开发区(kāifāqū)主导产业提升行动,产业集聚效应初步(chūbù)显现。2024年底(niándǐ),全省21个开发区主导产业集中度(jízhōngdù)高于60%,国家级开发区营业收入占全省开发区40.4%,绿色铝、硅光伏等6条重点产业链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开发区32.06%。
全省现已建成1个(gè)国家级“滇中稀贵金属集群”、19个省级(shěngjí)先进制造业集群,三大支柱产业占全省规上(guīshàng)工业产值占比达62.5%。有色金属(yǒusèjīnshǔ)、电力、烟草、电子、食品、化工、黑色金属7个产业产值超过千亿。“口岸(kǒuàn)+产业”发展已初步呈现出集群化特征,各类产业之间的协同联动(liándòng)效应日益凸显。今年3月,省政府批准新设立35个省级开发区(kāifāqū),原有的89个开发区退出2个,目前全省共有122个开发区。
云报全媒体记者(jìzhě) 郎晶晶
抓住关键 “问”到要害(yàohài)
发展(fāzhǎn)壮大园区经济,是云南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,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招。省人大常委会今年的首次专题询问(wèn),聚焦园区经济发展难题,“问”症结、“问”举措,彰显(zhāngxiǎn)靶向监督效力。
近年来,云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(jīngshén),锚定“3815”战略发展(fāzhǎn)目标,大抓产业、主攻工业,大力发展园区经济,在(zài)产业升级、开放创新、要素聚集等方面不断突破,经济活力不断显现。发展呈现积极向好态势(tàishì),存在(cúnzài)的一些突出问题也不能忽视:规划不够合理、综合实力偏弱、产业结构(chǎnyèjiégòu)不优、创新能力不强……亟需各地各部门加快补短板、强弱(qiángruò)项、破难题,推动园区经济实现更高层次、更高水平、更高质量的发展。
人大监督必须紧扣发展大局,以解决(jiějué)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导向。此次(cǐcì)省人大常委会强化监督举措、加码监督力度,在前期深入进行(jìnxíng)扎实调研的基础(jīchǔ)上,开展专题询问,直指问题要害。“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确定的一些目标任务目前仍有较大差距,如何改进工作、加快进度?”“一些园区产业定位不清晰,‘有园无实(wúshí)’‘有园无业’怎么破解?”“部分园区在国内排名(páimíng)持续下降,如何扭转?”等问题,给现场应询的相关部门带来了不小(bùxiǎo)压力。
“问”到了要害,关键看“答(dá)”的(de)行动。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压实责任,直面问题、破解(pòjiě)难题,做好专题询问“后半篇文章”,把人大监督意见转化为有效举措,推动园区经济做强、做优、做大,齐心协力共绘云南高质量发展(fāzhǎn)的新图景。
云报全媒体记者(jìzhě) 瞿姝宁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